PICK & CLICK YOUR DESIRED LABELS (1) AND SCROLL DOWN TO WATCH (2)... 选择和点击您所要的题目标签 (1),然后往下观赏及阅读 (2)。。 1Choose2Read 1选2读

LIVE CHAT 现场对话聊天 (仅 0900 - 2230 ONLY)】

CATEGORY 类别


即溶咖啡危害大,即可怕!

奉勸大家停止喝即溶咖啡吧,不是因為它逼格不夠,而是因為它根本不是真的咖啡,還非常不健康。


即溶咖啡的發明遠比你想像的要早,在1890年紐西蘭人 David Strang 發明了最早的即溶咖啡並登記專利,1901年由一位在美國芝加哥工作的日本科學家 Kato Satori 做了改良。此後,美國人喬治·華盛頓 發明了大規模生產即溶咖啡的技術,並在1910年將其推向市場。

但現代即溶咖啡技術真正的發展在1938年,為了應對咖啡豆過剩問題,巴西政府與雀巢公司合作,發展出了 更先進的噴霧乾燥法用於即溶咖啡製造。具體做法是用熱的蒸汽使咖啡豆萃取物中的水分蒸發,留下乾燥的提取物,它能夠很快的溶化在熱水中,而且在儲運過程中 占用的空間和體積更小,更耐儲存,因此在大眾市場廣受歡迎。

最早大範圍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盟軍士兵使用即溶咖啡作為日常飲品,既方便又提神,也讓即溶咖啡走向了世界。  

首 先,生產即溶咖啡的原料主要是比較「低端」的 Robusta 咖啡豆(因為苦味重且咖啡因含量高),並且只有病變、破碎、畸形的被淘汰的豆子才用來生產即溶咖啡。當然,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精品速溶」,我們等下會提 到,但是總的情況沒有變化,依然是用最次等的咖啡豆來生產即溶咖啡。 

其次,生產即溶咖啡的咖啡豆烘培程度往往不夠,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不能完全把香味發揮出來。 最後,用高溫蒸汽萃取時,咖啡中的香味物質大多消失殆盡,多數廠商在粹取、濃縮或乾燥過程中加入香精以彌補散失的香氣。 因此,即溶咖啡約等於人工提取的苦味香料,天然咖啡豆的營養基本都被破壞了,也沒有自然的香氣和香醇的口感。 - 更糟糕的是「咖啡伴侶」! 速溶咖啡本身已經差不多算是「垃圾食品」了,但更垃圾的是所謂的「咖啡伴侶」。
包括各種「三合一」即溶咖啡,就是在即溶咖啡中混合了糖和咖啡伴侶。

咖啡伴侶,也就是所謂「奶精」,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玉米糖漿、酪蛋白、香料、食用色素等。其作用是增加食物中的奶味,代替純奶製品從而降低成本。 氫化植物油,它的本意是減少植物油的不飽和度,使其能夠保持固形利於生產加工,但因為生產中需要高溫高壓的條件,導致沒有氫化的植物油有很大一部分由天然的順式結構轉為反式結構而變成了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请游览“TRANS FAT 反式脂肪酸”之类别。

近年來由於網購的興起,很多東南亞品牌的咖啡都以其低廉的價格、香甜的口感,迅速占領國內市場,其中所謂的「馬來西亞白咖啡」,常見品牌有「舊X場」、「益X老街」、X保」等。另外如越南「X7咖啡」等,也非常流行。

很多人覺得白咖啡口感香甜醇厚,生產商也藉機宣傳說白咖啡口感比黑咖更好,還有不上火等優點。實際上,這絕對是一種過度宣傳和粉飾。 

據馬來西亞怡保市居民的傳說,19世紀,一位來自中國吳姓的錫礦工研製出這款咖啡。用少量的植物黃油和糖煎炒出的咖啡豆比其他方法煎炒出的顏色淺一些,因此被稱作白咖啡。 

為 什麼要用植物油和糖炒咖啡豆?
主要是因為東南亞地區傳統種植的咖啡豆為 Robusta 種,與 Arabica 種相比,苦味和酸澀味更重,咖啡因含量要高出一倍,直接飲用口感不佳,長期以來都是作為與 Arabica 的拼配豆存在,價格也比較低。當地人為了改良口感,才想到用低廉的人造黃油和糖來炒制。 使用人造黃油高溫反覆炒制,其實際效果與氫化植物油無異,再加上糖,可以說白咖啡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原始工藝的「三合一咖啡」。 而我們在市面上能買到即溶白咖啡,為了在口味上與一般即溶咖啡形成差異,則刻意添加更多量的植脂末和糖,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 有沒有健康的即溶咖啡?  首先,建議大家最好還是選用天然的咖啡豆磨粉沖泡,其實簡單的手沖咖啡口感很好,也很容易操作。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